2010年8月25日 星期三

0602.10 台北班-進度12/24

本週我們進入到第十二堂、第十一課(第十堂分兩節)-卡農進行,範例歌曲是小手拉大手,這一堂剛好也是我們前半段所學的大合體。

小手拉大手其實用到很多東西,基本的I-V7-I、I-IV-I進行就不說了,此外還有轉調、大小和弦替換、弱起拍、假終止、FOLK ROCK第四式等等

在彈唱的技術性問題,最大的應該是弱起拍+FOLK ROCK節奏模式,很容易在歌詞的奇數句進行到偶數句,或者偶數到奇數句之間打結,當然只彈不唱一定彈得很順不會遇到,自彈自唱才會發生這種「同步問題」,請記得每一小節的第一音的拍點那個字要唱加重,例如「還記得那個樂會的煙火」如果還是覺得很難,最簡單的作法就是簡化,簡化的方法有:

  1. 停刷、等自己唱歌到重拍點,再開始刷
  2. 在難唱的地方,用刪去法改變你的節奏pattern(淚奔...被同學抓包張六老師也這樣偷懶XD),讓自己好唱,但是正拍記得不會搬家,只是有刷沒刷而已。

雖然被同學抓包,不過很高興同學的耳朵聽力進步了,聽得出小小的不同耶!

當然如果同學是練功考量的話,在第一段的地方的弱起拍+FOLK ROCK就得serious一點,更好的話當然是從頭到尾,不過我會建議第一段folk rock,第二段都是慢刷,休息一下,第二段尾巴的G7是假終止的好點,可以賣個關子(剛好是氣份拉起來的地方喔),接到第三段再繼續rock起來,這樣能休息、而且音響效果上是有層次的。


來欣賞一下日本原版,首先來瞧瞧張六老師的日本友人搞的初音版示範:


其實過程的節奏模式是可以變的,有變會比較好聽,此外這個可以學尾奏。


這是日本吉卜力工作室2002年動畫電影貓的報恩主題曲

風になる(幻化成風)

的MV,從3:26的地方開始

原曲作者つじあやの(tsu ji a ya no)

最後是台灣版:



比照日本原版つじあやの的和弦進行跟我們台灣版的,說真的,我們台灣改編的版本按起來是比較複雜,但主要是在第三段用了卡農進行,又在第二段明示了轉調,從C大調變遷到G大調(注意聽唱到涼涼的「深秋」那邊,旋律剛好是G大調的低音7進到1,或者說絕對音的bG到G,非常的明顯,不是C大調的音階),再轉回C大調。

這個東西下一堂課我們會比較鑽研「指型」這個課題,屆時可以好好研究觀察曲子的唱法,會發現到つじあやの的原曲是偷偷轉到G大調去後又偷偷的轉回C大調,這時候各位也會發現到屬七和弦的好處-就像燈塔一樣,清楚告訴你目前調性中心移動到哪裡

當然這也表示說:比較好唱,日本原曲第二段轉調過程中沒有屬七和弦,只是D G C,也可以唱看看,對歌唱者是比較要求的。


此外あやの的原版就是簡單中加了點巧思,例如....

課堂上GMAN問了一個問題:尾奏F-Fm-C這是甚麼招?

這個是つじあやの的妙招,老實說,這是一個C大調的IV I終止式,但是中間加一個大小和弦變換-Fm,變成很妙的過渡和弦,一方面這是一個很好的裝飾帶來不一樣
的聲響,一方面在烏克麗麗上,Fm會壓到第一弦第三格,剛好就是平常按的C和弦弦位,只要把其他手指鬆開,就很容易進入C和弦,這是很妙的招式,好聽又好按,可以學起來:IV-iv-I(當然也可以實驗看看iv-IV-I)

此外,轉調變化時的D7-G(G大調從V7解決到I)再G7-C(這個不用解釋了吧?)連續跌兩個溜滑梯,這種五度圈上的逆時鐘連摔兩格,是很強的進行,這也是很好用的梗。

至於有同學苦於F-G和弦的變換?其實 為了好彈,有些地方是可以G7代G(C大調的狀況),但是G7-Em時的和弦變換還是要痛苦一次XD,老實說這是早痛跟晚痛的差別,看自己喜歡哪一種囉。

另外GMAN提到了一日豐原樂器工廠參訪團的idea,除了參觀Ukuman的代工廠以外,也順便參觀其他的薩克斯風工廠之類的,張六老師覺得這個點子很不錯,先列入備忘錄,張六老師最近會跟Ukuman大大請教相關的事宜,如果有消息會公佈給大家,順便跟各位說,隨著一堂課一堂課的過去,各位再拿出以前喜歡聽的CD音樂出來,可能會發現耳朵變靈了,會開始聽出更多的細節,而且甚至從烏克麗麗開始,可以延伸到其他的樂器(樂理是共通的),例如說陶笛,或者偷玩別人的吉他只彈前四條弦,有機會可以玩看看,你會發現烏克麗麗的指法可以移植上去喔(只是動作一樣,key變了),然後可以號稱:「我也會彈吉他」XD,當然也可能是用電腦做起音樂也說不定,你的玩音樂版圖就開始擴大了。

好啦,祝大家本週Happy鏘鏘鏘喔!

2010年8月24日 星期二

台北0720.10團體班 進度5/24

昨天本班上到了第五課,單音跟和弦關係,關於今天教的歌曲介紹,請看前一班的課程紀錄

大家在家可以跟舞台劇版合奏:)


之前如果有同學困惑怎麼我們大調音階怎麼7音是唸Ti而不是Si,看這影片就知道了,這樣唸 原因有一個功能性的原因,那就是日後有升降音的時候,例如說小調,唸Ti讓我們不容易搞混。

如果更進一步,可以玩看看那個Do Mi Mi,Mi Sol Sol ,Re Fa Fa, Ra Ti Ti

本堂課Q&A

Q1:單音ㄧ定要拇指、食指交替嗎?不是拇指負責3、4弦、食指負責2弦、中指負責1弦嗎?
A1:樂器的彈奏也是一種運動,既然是運動,就要從基本動作開始練習,好比桌球學習的基礎不在於ㄧ開始學切球、抽球、殺球...brabra..而在於基本格檔,棒球投球的基礎也不是各種變化球,只是把球丟出、把球接到,彈烏克麗麗也是一樣,右手動作的基礎是讓最常用的兩根手指頭拇指、食指的靈活度(回想看看,你每天怎麼開門?你怎麼拿筷子?拇指、食指是不是很吃重)先提昇起來,最單純的練法就是交替使用他們彈單音,然後不同的音位要換到不同弦時,就移動手腕過去照樣用拇指+食指彈,這是基本中的基本,基礎的學習是要學泛用、可以鍛鍊你手指muscle和神經的,至於「拇指負責3、4弦、食指負責2弦、中指負責1弦」這是分解和弦伴奏時用,這樣分佈的原因是因為「彈奏上的最短路徑」,所以伴奏會這樣彈,但是彈旋律線時,你會發現,Do Re Mi之歌如果速度彈快的話,ㄧ弦分配一手指可能那根手指會負荷不過來這是為什麼要練拇指食指交替,慢速、快速都可以、練右手靈活度....很有用。

Q2:一首歌如何抓Key?
A2:這是比較後面才會提到的,不過先略提其基礎
  • 耳朵的聽力-相對音感,你要能判斷和弦進行大概的級數(緊張度)或者關鍵的MiFa TiDo
  • 知識:聽出終止式以後,找到結束的那個音以後,在指板用指型去推算其完整的音階,跟著彈看看,看看是不是吻合,然後你就會知道是甚麼key
簡單講,就是感覺跟知識的合體,不同人用的比重不同,那這東西,其實各位在我們的課程已經在慢慢的練這個東西,聽力跟你聽多少有關係,到第五課為止的歌,請多多彈唱,然後練習到眼睛不用看指板、不用背譜的和弦進行,自己哼歌(ya歌詞記不起來,就用哼的),邊哼邊臨時判斷該下甚麼和弦變化氣份,這種「盲彈」,完全不用視覺訊號彈琴,你的進步會非常快,這對耳朵的聽力有莫大幫助,此外多聽音樂也很重要,不管什麼音樂風格,只要是經典都有聽的價值,聽的時候「注意聽」他們每段落「怎麼結束」,然後隨著一堂課一堂課下去,知識越來越充足,讓你可以解譯出來他們怎麼彈。

重點:學音樂是靠耳朵學,要漸漸脫離使用眼睛的依賴(慢慢來:)不求快)。

祝大家每天Happy鏘鏘鏘!

2010年8月19日 星期四

0602.10 台北班-進度11/24

本次的課其實是上次的課的延續,只是多了新的技巧-切音,還有繼續練拖拍的Swing(一般中文翻譯成搖擺)的節奏

示範歌曲是用2/3的外婆的萌湖澎湖灣

感覺教太快了,所以煞車一下(其實表排本來就有啦XD),雖然這次可以說沒有任何的新樂理,主要是強化大家對G大調和弦進行的記憶、Swing的感覺,技巧教了一個新手法-切音,不過發現切音其實就可以練整節課了。@_@

各位同學應該可以感覺到,又回到當初開始學烏克時那種雙手需要重新復健的感覺乎(ㄏㄡˋ),明明「樂理我懂阿!就是G大調和弦進行然後節奏上本來"下上下上"的來回變成"下上上",怎麼我做不出來了?」是的,不好意思這次給了大家一點小小的挫折感,請迴響一開始張六老師有提到:

彈奏樂器是一種運動
有切音的節奏時,當我們要在正拍做下切音時,首先前面有一個反拍上刷,然後各位會發現切音要做比較大的手腕動作,用拇指側面好像整片刀刃當反拍上刷餘音還沒振動完就強迫切下去(不是靠過去),產生「洽」的一聲,過程事要出點力道,這種使力感覺,如果說我們之前用食指刷弦像是把食指當溫度計在甩,切音,就是把拇指當溫度計甩

由於作切音時,我們手腕運作有新的軌跡、新的施力法,我們手部神經還不熟悉這種新模式,就好像以前學球類運動,例如桌球,學習切球、抽球,去抓那種正確的角度、軌跡、施力的反覆練習過程,彈樂器一樣也是運動,所以技巧性的方式,請當手部運動練,記得練切音用這樣的loop:
12341234


記得,無論如何,保持你的手腕做順時鐘(下刷)逆時鐘(上刷)的反覆活塞運動
,當運動作,可以左手隨便選個喜歡的和弦進行練,或著邊看電視邊作,彈歌的話,請用底下這個MV,一樣是G大調的,而且速度很慢,不難練:)


至於Swing....我們目前練的其實就是把:
「下上下上」
變成
「下 下上」
讓一個反拍拖拍,要拖多少的時值,其實沒有一個公定的答案,那是不同人喜好的韻律,也有人是這樣
「下下上」
記得下刷的正拍的時值是不會變的,然後有跟別人一起彈的機會時(說真的,上課時間很寶貴阿XD),試著去學習、體驗不同人的時值。

關於節拍的訓練,請參考前一篇第二班本週的課程紀錄,裡面有舞曲影片,可以當底來練。

另外,不管怎麼練,記得保持一個快樂的心情,有同學表示覺得自己有點跟不上進度了,手的動作不夠快,沒關係,那只是以前雙手比較缺乏「運動」,多練就會起來,而且要從慢速的開始,如果是上課跟大家彈覺得有挫折感,沒關係,有一個小觀念,課堂上所學,是讓大家有個milestone(里程碑),有個標的可以追,張六老師在教的立場當然是不可能讓學生一直彈簡單的東西閒下來,訓練的原理跟重訓室練muscle一樣,這星期舉2公斤好難好難,下星期覺得2公斤變超簡單,然後教練又丟4公斤來,又變好難好難XD當你覺得今天的東西難的話,休息一下,回去彈舊的課目,應該是價輕就熟嗎?如果在某一堂課的地方,你發現還有困難,那就要從那個點開始,自我評估:
  1. 是肢體神經肌肉「烙印」(yes類似burn rom的過程)還不夠?
  2. 聽力不夠?
  3. 知識還不夠自化到反射動作?
如果你一直不能克服,一定要跟張六老師講,不要怕啟齒,要好好利用老師才划算囉,同學提出疑難,老師應該幫你評估好的solution。

請各位不要吝於發問,好好利用老師。

ps.這次很有趣,有同學很有默契的形成男子二重唱:)水!

每天Happy鏘鏘鏘喔!

2010年8月18日 星期三

台北0720.10團體班 進度4/24

前天8/17本班上到第四課教會終止

示範曲是小星星,這一班張六老師除了教二拍子的版本,臨時起意多教了四拍子版加上新的節奏模式:

  
一 閃呀一 閃呀
亮 晶~晶

這個第一班沒聽過,第一班的同學回去可以試試看這種模式:)

睽違一週以後,其實張六老師蠻驚訝的,沒想到大家回家都有練耶!!成果很不錯,感動到快流眼淚,所以張六老師不自覺地就多教了一點XD

大致上有一兩位同學節奏還稍有不穩,要再鍛鍊一下節奏感,練節奏感的意思不全然是手神經反應速度的問題,也有關腦部的聽覺記憶,也就是除了自己練以外,也要多聽音樂,特別是聽節奏單純強烈的例如說像這樣的電子舞曲:




如果覺得太快,不然聽用非電子樂器彈奏的音樂,這種多半聽到的是洽,以我師父這首歌為例只聽碰洽就好,忽略其他的鼓器:

速度比較慢,鼓應該比較好聽出來。


記得咚或碰就是正拍(下刷)、吱或洽就是反拍(上刷)

請多聽這樣節奏強烈的音樂,注意聽正拍的拍點。

張六老師會作曲,最近會做個較慢速的吱鼓樂,放網上,方便同學們就算沒節拍器也能練習。

另外本次課有位同學因為公司工作晚到,張六老師在補課的時候,發現這位同學有些學習障礙在一對一的狀況才比較明確表示出來-某幾個按弦有按音的困難,這是非常正確、重要的事情,請大家記得....

別不好意思,自己彈不好怪自己天資差。天資差?沒有這回事。今天你花錢來找老師,老師的作用就是幫你發現問題,幫你學得起來,絕對不是讓你花錢又學不到東西,只要我們在課堂上相聚的時間,有疑難不要放在心裡,你的問題就是老師的問題,你的問題被解決了,老師才會有成就感,以後請多多利用老師,如果不方便上課時問,下課後問也可以(這就是前一班常常下課後變同樂會的原因XD)

另外下一期的課表出來囉,請各位看更新後的報名頁,各位同學我們下週見囉。

2010年8月12日 星期四

首調與固定調?

這一篇主要是解答某一堂課一位同學的疑問。

本國國民教育用的是固定調,我們課上用的首調。

簡單一句話摘要:固定調是設計來讓大家覺得學音樂很挫折、很困難的,首調反而是好學易懂

But why?

固定調主要是古典音樂教育用的,固定調,簡單的說,就是不管什麼調,都是用C大調的Do Re Mi Fa來表示,也就是F大調的第一音~第四音叫做:Fa Sol La #La(恐怖的升降記號出現了)
固定調的目的是用在編製龐大的管弦樂作品,一首音樂作品是分給很多很多的樂手演奏,每個樂手不會演奏完整的東西(例如說某些銅管整首樂曲可能只要吹反覆的單音就好),也沒有需要了解完整的樂曲結構(指揮才需要這解讀技術),古典音樂的學習系統因此分為兩組:
  • 演奏組:只管演奏,會用眼睛看譜彈,彈好自己那部份就好了
  • 作曲組:要能解讀固定調五線譜後面的代表的調性、是否在轉調?bra.. bra..
這樣的好處,是分工,但是樂手不在團體內時,就很難有獨立作業能力,演奏的不會作曲,作曲的不太會演奏(當然也有不會演奏的作曲者@_@)。

另 外一派就是所謂的首調教學法,也是我們學院採用的,首調教學法主要是爵士、民謠、熱門音樂的系統,甚至古典音樂也有首調派的,首調最大的特徵,就是不管甚麼調,開頭的主音都叫作Do,不同的大調都是一樣的Do Re MiFa So Ra TiDo的相對音程關係,然後key不一樣而已。

這派的好處就是首調很快速能理解調性,再來,針對琴格是平等的樂器,首調很好實施,為什麼古典音樂常用固定調,請看鋼琴(古典音樂的主流作曲工具)的琴鍵,那些琴鍵是不平等的,然而當你在烏克麗麗或者吉他上把大調指型平移,讓左手食指定位到F時,左手一樣的機械式動作,右手就可以彈出F大調音階,但在鋼琴鍵盤上無法這樣,光是大調,不同調就表示完全不同的指型組合(這是鋼琴光是神經肌肉訓練就要好幾年的原因)。


然後首調系統的盛行還有個原因,以往足夠音量的表演,必須管弦樂隊才行,有加電技術、錄音技術甚至數位後置處理技術以後,一個四人~六人小編制樂隊也可以有一樣足夠的音量娛樂大眾,最典型的,就是現代熱門音樂的編制:
  1. 歌手
  2. 吉他手(很多還會分主奏吉他手、節奏吉他手,而且現在又出現的烏克麗麗手)
  3. BASS手
  4. 鼓手
這麼小的編制,自然樂隊裡面的作曲者可得身兼樂手兼指揮,甚至還常常懂樂曲結構的人還是複數的情況,不存在音樂界的藍領跟白領分工的狀態,這主要靠首調的學習。

更進一步,當我們在輕鬆刷和弦時,和弦原始是要分給四個聲部去唱、演奏的,例如說C和弦的話,可能是男高音唱Do、女中音唱Mi、女高音唱Sol,或者是用幾隻大、中、小提琴來分別拉不同的音。也就是說,我們學烏克麗麗、吉他的人,其實 自己就是一個一人樂團,我們的琴加自己的口就是一個完整的樂團,各位的烏克麗麗其實就是迷你弦樂團。:)

首調系統說白一點,就是演奏組、作曲組合一,不是只會照本宣科彈音,更要很清楚自己在「做甚麼」,隨時可以臨機應變的做調整。

更進一步而言,首調適合彈唱歌曲的學習,因為歌曲都是有強烈的調性,而且轉調變化沒有很複雜,此外這世界也是有「無調音樂」,通常是恐怖片裡面那一種,對,就是聽起來無秩序、很不和諧的那種(說白一點,就是不好聽,只能用來表達那種情節),說遠了,我們由於是專注在調性強烈的音樂,每個人就是一個獨立的一人樂隊,所以用首調是最好的。

ps.其實張六在這邊要小抱怨國家的基礎音樂教育,音樂教育的基礎不應該是培養人變成大樂隊的中的「小螺絲」,音樂班的英才教育或許這樣搞有道理,因為英才要專精他主修的嘛,但是一般學生要會的應該通才,要從首調開始,讓每個人會基本的自彈自唱,節奏有感覺、旋律會哼、和聲會用樂器下,能自彈自唱自娛娛人才是重要的。

本學院教學的是小編制音樂團隊的演奏,當然就是教首調囉,但是,補充,要更上一層樓,固定調也要會喔。

2010年8月11日 星期三

0602.10 台北班-進度10/24:轉調移調五度圈

昨日0720.10班停課一次,本次有兩位同學請假,今天是0602.10 台北班第十堂課,延續上次的課-如何探究一個陌生大調的和弦進行?

除了指板神算法,今天張六老師再教了掌上五度圈法,基本上五度圈是一個歸納的結果,簡單說,所有的和聲進行都可以視為五度進行,在五度圈上,最基本的用法,就是可以從自己想了解的調以順時鐘或逆時鐘去快速找到想了解的該調各級順階和弦的根音的音名,然後查表,按照大調順階和弦的排列-I ii iii IV V7 vi..(大寫是大和弦,
,小寫是小和弦)的方式找出來,當你找出來時,大概就可以把握住該調和弦的重點,進行演奏或者學習,當然看人家的歌譜時,只要判斷出來級數以後,只要是大調就可以搬家到熟悉的C大調或你最擅長的音域的調,當然也可以先偷懶,只刷重要的核心三和弦或無敵四和弦,其他就忽略,然後再慢慢彈到完整。

順便說這個掌上五度圈的來由,是一位高雄的藍調吉他/烏克麗麗老師發明的,他綽號是黑輪,然後這個掌上五度圈的原始文章可以看他的網誌,由於他這個發明,五度圈就不再需要痛苦的死背,反而是很帥地向算命一樣,在掌上屈指一算,就可以幫自己推出東西來,以後懂更多時再回來看他的文章,可以發現有更多新體會,為了紀念他,所以張六老師就稱之為「黑輪掌上五度圈」(olen117:我又還沒有掛,幹麼這樣紀念我XD)。

另外今天講了轉調,轉調跟移調有甚麼不同呢?移調是把整首歌統統搬家,轉調則是同一首歌為了表現上的需要,把部份旋律或者整段轉到新的調去。我們目前熟悉的G大調、C大調、F大調,其實他們是所謂的近系調,我們可以用很簡便的方式進行轉調,記得前一個大調結束後,搭「橋樑」想辦法凹(就是兩調都有的和弦)到下一個要轉的調的屬七和弦順理成章的出來,然後進到主和弦,記得,這種V7->I的強力發展就是在提示、預告新調的調性,讓唱歌的人、聽的人好進入狀況,自己彈唱時,在轉調搭橋新調V7-I的那時候,請跟著哼,比較好抓到新調的key

切記,轉調的「這種prepare」很重要,我們演奏一首歌一開始的前奏,為什麼通常是歌曲的結尾?因為結尾那邊有大終止式,可以提示人「我在作甚麼調」,那是一樣的道理。


以小蜜蜂而言,連唱三個不同調的G大調- C-大調 - F大調 版本,練習中間過度的轉調
  1. G大調完,G和弦接G7在進C就完成了(G大調、C大調的順階和弦同時有C、G)
  2. C大調完,C和弦接C7再進F就好了(C大調、F大調都有C、F和弦)
那反向呢?
  1. F大調完,然後走F-Gm-G7-C,就可以進入C大調
  2. C大調完,走C-Dm-D7-G,就進入G大調
當然,你也可以試試看省略Gm和Dm,因為那剛好就是新調的IV-V7-I進行,其實省略Gm或Dm是很妙的作法,只是說自己好不好聽出新調,覺得太唐突的話就加Dm、Gm,請多多這樣不斷反覆的彈唱。:)

另外今天教的G大調的歌-海綿寶寶,以下是OP


大家可以以此練習,熟練D7這個封閉和弦,然後出去很好騙小孩,此外你也可以一樣自己做轉調練習。:)

那抱歉,一次教兩首歌沒想到還是有困難,外婆的澎湖灣改下次,到時候追加一個新的右手技巧,還有這次有人點歌要頑皮豹了,ok排課上,大概9月應該可以教到頑皮豹。:)


本次QA
Q1:大調、小調的差別?
A1:音階爬的軌跡不同,回到Do的方法不一樣,這導致他們的級數和弦也很不一樣。

Q2:藍調是甚麼?
A2:藍調立基於聲響特殊的藍調音階,還有對傳統古典音樂而言有很奇特的和弦進行(敝人稱之為:洩氣式進行),古典音樂講究的一定是「聚氣式」和弦進行,但是藍調的傳統是小聚氣-爆氣後漸洩氣-再大爆氣....詳細我們以後有專門的課會講到,另外藍調的功能性,是抱怨的音樂,然後搖滾樂是藍調的兒子,搖滾樂是更重口味的發洩音樂,關於藍調,可以欣賞一下藍調大師B.B.King的表演

Q3:此網頁圖四的節奏模式怎麼學?
A3:抱歉,張六老師看錯了,第三個不是三連音,那就還好不是太難,應該是圖五那樣,一個拍子除於一半,變成正反拍以後(我們目前很熟練的),再除於2一次,也就是一小節有四拍,每拍比我們之前學的每小節正反總共8下,還要切更細,變成共16下,然後一樣奇數就是正拍往下刷,偶數的反拍往上刷,然後圖四也是所謂的減法節奏變化,就像folkrock那樣,我們可以想成是較複雜而且快速的版本,要練這個,請先紙上作業標好每個拍點下上的箭頭,然後邊唸、邊手作動作模擬記憶起來,然後開節拍器調到慢速60BPM左右,每小節一樣設四拍(beat),每拍切1/4,從慢速的開始練起來。

Q4:固定調與首調差別?
A4:這是大哉問我在下一篇文作獨立的回答。


祝大家天天玩烏克

Happy 鏘鏘鏘!

2010年8月4日 星期三

0602.10 台北班-進度9/24:弱起拍

本班今天進入第三期囉,快樂烏克人生產進度37.5%。

話說...「生產進度....」這句話可不是開玩笑的,昨天張六老師提早來到,一來是拿到了料件幫二班一位女同學換螺絲(記得一般的螺絲一律是順時鐘逼緊,別再搞錯囉)二來發現有三個人戰鬥力數值,喔不,是歡樂指數爆表,不待上課,自己先主動愀團High起來,讚!就是這樣的啦,這就是玩烏克的精神,不過其中有一個人確實戰鬥力有變高的感覺,之前常常因為工作忙沒有辦法準時來,因此儀器顯示的戰鬥力比較遜一些,但才一個星期不見就讓人刮目相看,這次有暴氣到,從節奏超不穩定2266變成蠻穩的(這位同學請問是偷偷跑到時間屋去特訓嗎?),只是歌聲的音準可以再加油一點。


那來說正事囉。


本週課程是講弱起拍,範例歌曲是人人每年一定至少唱到一次的生日快樂歌,這首歌自然是最經典的弱起拍歌曲了,奇怪乎(ㄏㄡˋ)以前乾唱覺得很容易阿,自彈自唱下去就會發現這首歌蠻有學問的。

那這邊提醒大家,這首歌要玩(一定要玩的啦),第三句的尾巴那邊空刷不唱歌的小節,自己看自己喜好可以刪減、可以增加小節,但是記得要從「樂」開始123、123默數,然後在要重新開始的那一小節的首拍的碰,刷正反拍當信號,提醒他人,或者覺得很難的話,乾脆直接停刷也可以,然後憑直覺第四句要開始時一對下上繼續也可以。

回家這個慢慢玩,國語版、台語版、英語版,更厲害的可以再加上客語版、原住民語版...brabra多loop幾次,或者「祝你」的切割法除了1/2-1/2,也可以試看看拖拍的Swing之類的(其實以前我們學的拖拍法,就是swing啦),當然唱「生日快樂」這幾個字的拉長音也可以試試看Swing 看看啦....

此外「祝你生日快樂歌」本來可不是唱祝你生日快樂喔,這有八卦的,八卦請看維基百科,同學們也可以這樣改唱看看,以後每節開始上課時唱?(晚安版好難唱喔XD)

另外經過這次投票,下星期的選歌以澎湖灣為主,加上某知名方方正正黃色角色動畫的OP歌曲(天線寶寶不知道有沒有歌曲?)當bonus,讓大家學回去可以騙小孩、殘害國家幼苗,下星期將會補上更完整的推算大法,這次用指板法推一下,是不是很有成就感阿?烏克麗麗有四條弦,四條弦就可以推出A E C G總共八個的大小調核心三功能和弦(當然我們現在只會大調的,小調比較複雜,那是比較後面的事了),另外還有更全面的算命法@_@。

最後各位,前一篇PO文,張六我在第二班的教學紀錄上出了一個小小的暑假作業-一首很陽光的歌曲,剛好各位昨天已經幾乎都學到了處理該歌的關鍵技能,各位一樣可以玩看看喔。


祝大家天天玩烏克

Happy 鏘鏘鏘!


期間同學有疑難,請 回本篇喔。

台北0720.10團體班 進度3/24

本週二,本班課程是上第三課-IV V I和弦進行以及基本節奏變化原理,選歌是大笑之歌,關於大笑之歌的源流,請看舊PO,其實這可是非常有名的美國國樂喔!

這次要跟大家說聲抱歉,上一節的上課紀錄,張六老師不小心搞錯,打了這句話:「最後祝大家接下來二星期天天玩烏克...」讓一位同學誤會本週二不上課,張六老師很抱歉,已經跟她聯絡,將在下星期三稍早為這位同學補課。

說回來,這次大家學到兩件事情,任何的和弦進行,核心功能和弦只有三種,
1.I級的主和弦-平靜、和平的
2.IV級的下屬和弦(或稱次屬和弦)小爆炸
3. V級的屬和弦,特別是用屬七和弦-大爆炸

所謂的和弦進行就是用這三個去控制音樂的「劇情」張力變化,要看透各種吉他、鋼琴、烏克的歌曲和弦譜,重點在哪裡,就是要解碼出這三個,然後其他和弦可以說都是他們的變體、裝飾、代理、替換brabra....請務必反覆的彈,然後用耳朵記住這三個功能和弦的聲響,還有交替時候的聲響變化,特別是到G7時有一種準備要總攻擊的感覺,然後G7->C像從溜滑梯上衝下來的那種快感,這種終止感,就是我們在學「和聲」的重點。

至於在家練習的目標....張六老師請大家自己挑戰看看....
1.一開始一下看譜上的和弦.....一下看烏克的指板來刷
進化到
2.不用看譜了,和弦進行根本是不斷順時鐘的機械動作,只要看指板就好了
再進化到
3.眼睛不用看指板了,和弦直接憑手指神經的觸感盲按,也按得準,眼睛是用來看PTT、plurk還是電視之類一心二用的,開始可以不經大腦,只靠直覺用耳朵跟嘴巴加雙手在那邊不斷一直哈哈哈,當然還可以練這次我們學的兩大節奏變化基本法則,然後記得節奏要練習「穩定」,節奏是否穩定是音樂好聽的最最基本,忽快忽慢就會打折扣了。


當你覺得哈哈之歌你已經彈到很無聊,你可以試試
1.標準版哈哈之歌必備動作-搖頭,邊搖頭邊彈唱,你做得到嗎?

2.哈哈之歌的美國祖師爺那爵士樂版的高難度笑法

如果還是很無聊,出現一種症狀....無聊到玩起各種特技動作,例如把烏克放到頭後面彈(很大聲喔)、在胯下彈都彈唱得起來(躺著彈那沒甚麼啦....),我推薦可以再玩另外一首也是只用三和弦就能彈的名曲給大家-"You Are My Sunshine"

下面是youtube上超有名的美國Ukulele名師,白髮麥克老爹的Tutorial教學。



大家看完可能急著想刷了,不過我建議本班同學,這個影片可是Mike老爹的第172
有點後面的,也就是說有一點點難度,例如裡面大家會看到C7這第二個屬七和弦??這啥洨?沒關係,後面幾堂課,各位很快就會知道這是甚麼,然後怎麼刷才「安全」,基本上他是一種裝飾,各位那邊還是刷C和弦就OK了,然後Mike老爹這首用Shuffle刷法,Shuffle跟我們這次學的swing一樣,都是字訣,只是拖的方式有一點不同,各位可以試著跟著他一起刷,跟不上的話,沒關係,那就....歌詞背起來或者用哼的,然後另外自己swing,或者上下來回通刷等等,此外請注意,Mike老師他停下來不刷的地方來有開始刷的地方

(ps.第一班的同學看到本篇可以直接玩正式版的了,你們已經具備玩這首歌的知識跟技能了,這首也是弱起拍)


和弦進行背不起來?喔,沒關係,用猜的嘛,哈哈之歌已經刷的很熟以後,反正就記得歌曲開始一定主和弦C嘛、結束也是C嘛,結束時一定是個強烈的終止式-從屬七和弦-G7發動的「總攻擊」,然後在總攻擊前,不是C就是F咩,機率是1/2,多試誤幾次,跟你的歌聲不合那就換另外一個就對啦,此外這一首的部份和弦進行確實我們還沒學過,沒關係,各位先玩看看,下下星期我們剛好就是要教這種新的進行方式(下禮拜二讓大家好拜拜,千萬不要來白跑一趟阿!),當然不是用這首歌囉,那這次就到這裡囉。

後計:課前突然有跑出一個怪新加坡人(動漫迷???)來,看到烏克麗麗覺得很有趣,又拍照又叫張六老師我秀一下,嗚嗚我手指都還沒暖好,就給他硬上個天龍特攻隊..然後就快閃消失,@_@第一次聽到Singlish,真有趣。

祝大家天天玩烏克

Happy 鏘鏘鏘!


期間同學有疑難,請回本篇喔。